老板要建“中台”,我现在慌得一批......
所谓企业级,主要是指中台处理的问题范围在企业级别,即包含多条业务线或服务多个前台产品(团队),且建设中台一定要跳出单条业务线、站在企业整体视角来审视业务全景。 所谓能力,主要是指中台主要承载的对象,每家企业的核心能力都不同,要找到差异化竞争力。 所谓复用,即中台的核心价值,它的可复用及易复用的特性能够实现更多地对前台业务的支撑。 所谓平台,即中台的主要形式,它通过对于更细粒度能力的识别与平台化沉淀,实现企业能力的柔性复用。 中台的落地规划 提前想想下面这几个问题: ①你建设中台的愿景是什么? 所谓“遇事不决看愿景”,即建设中台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对于企业和业务又有什么价值? 这是需要提前想清楚的,并且这个愿景是需要所有角色都要明确并且达成一致的。否则,会在后续建设过程中迷失方向,偏离初心。 遇事不决看愿景 ②你的中台的钱由谁出? 一般采用投融资模式,即在建设前期就由企业本身的战略储备资源投资建设,服务稳定之后,对前台产生稳定价值之后,再逐渐从前台收取一定的资源。 因此,这种模式比较适合适合解决企业长期战略目标(比如业务转型,这也是大部分企业正在做的事儿)。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中台团队在建设初期有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实现中台愿景,但是需要企业有较雄厚的战略资源支持和更大的战略决心才能推广下去。 ③你的中台的目标如何验证? 这个问题也是需要在建设中台之前就要思考如何验证和度量的,像阿里巴巴就将其中台的考核设计为:40% 稳定性+25% 业务创新+20% 业务接入量+15% 客户满意度。 验证指标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需要不断演进,需结合愿景、投资模式等综合设计。 中台成功度量:验证指标设计 建设中台方法论:D4 模型 在长期的咨询指导和架构实践的过程中,ThoughtWorks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台建设方法论模型:D4 模型。 之所以称之为 D4(也与 Diss 这个单词有关),主要是 ThoughtWorks 把中台从整体规划到落地交付的过程划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包含了两次发散与收敛的过程。 这个模型的主要受众应该是 CIO、信息部总监、业务架构师等等。 中台建设方法论支持:D4 模型 ①第一个 D:Discovery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做企业战略的分解及现状的调研,目的是建立一个对企业和行业的全面视野,尽量发散收集大量信息。 由外到内:行业与竞争对手分析,目的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工具:SWOT/商业模式画布等。 由上而下:企业战略分解,目的是找到中台建设的大方向!工具:精益价值树等。 由下而上:现状调研与分析,目的是了解现状和历史,收集汇总痛点!工具:用户旅程+服务蓝图等。 现状调研工具:用户全旅程地图 ②第二个 D:Define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 Discovery 阶段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收敛,最终形成企业的数字化全景规划。 这个过程中,需要对跨业务线的业务梳理进行重合度分析、探索企业核心问题域(使用 DDD)以及形成具体的实施路径规划。 等到这个过程结束,其实就帮助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到底需不需要中台?二是需要哪些中台? 可以采用的工具:TOGAF+DDD 工作坊+事件风暴等。 平台型企业架构设计方法论(From ThoughtWorks) ③第三个 D:Design 这一阶段,已经得知需要建设一个中台,就可以开始规划和设计了,主要会确定以下几个事,也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尽可能地多输出。 首先,确定中台产品愿景,确定业务梳理范围(收敛聚焦区域)。 其次,细粒度地进行业务梳理,回到业务本身,从问题域出发,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用户体验设计和业务服务蓝图的梳理,比如采用用户体验旅程图+服务蓝图等。 最后,确定要实施的最小可用品 MVP,来一个端到端的纵向切分的薄片进行验证。 在此阶段,也可以开始制定迭代计划及接入计划,合理的计划能够帮助规避一些风险。 此外,还可以定义验证指标,如上面提到的如阿里巴巴就将其中台的考核设计为:40% 稳定性+25% 业务创新+20% 业务接入量+15% 客户满意度。 ④第四个 D:Delivery 这一阶段,已经拿到了一个作为切入点的中台场景,并且经过 MVP 进行了快速验证,如果能够通过企业内部的立项审核和流程,就可以开始一个正式的中台项目建设开发了。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能会经历以下三步: 第一步:组建中台建设团队,这支队伍应该有战斗力。 第二步:结合精益思想与敏捷实践进行中台的具体研发过程。精益思想的核心目标是消除浪费,创造价值,整个研发流程其实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这一过程,也就是我们普通开发人员所主要参与和关注的过程。是不是很纳闷,这么长的文字,终于等到我们普通开发者出场了,TMD 戏太长了! 不过,这部分童鞋可能真的会失望了,因为正如我在最开始的时候所说,中台并没有带来什么技术上的新东西,它更多是偏向与业务层面的概念。 参与开发中台,我们要使用的其实还是微服务、DDD、DevOps、云原生这一套技术,对,还是这些东西,但是,你又真的学习了多少? (编辑:均轻资讯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